增氧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干货正确规避水产养殖七大误区 [复制链接]

1#


  由于城市的扩散和回波效应,回乡置业的人群近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泱泱大*选择投身的产业主体之一便是水产养殖的。可为什么几年下来。有的养殖户赚的盆满钵满,有的却满面愁容?小编在这里集大成整理了近年来多数水产养殖户反应的问题,浅略分析了原因,旨在为大家走出水产养殖的囹圄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1.养殖模式


  (1)不同种类的鱼对不同水层的利用效果是有较大差异的,因此建议不要只在一个鱼塘里面养殖一种鱼类,要实现主养鱼的多样化。另外,在考虑多样化养鱼的同时还要注意各个类型间的互斥作用,杂糅乱养的后果和“南橘北枳”是一个道理。比如罗非鱼主养塘大量放养鲢、鳙,一来鲢、鳙达不到大规格上市,二来价格也很低;主养斑点叉尾鮰或鲫鱼等需求高蛋白饲料的鱼塘,再套养草鱼,会使得草鱼经常患脂肪肝,甚至大量死亡。


  (2)单一的鱼塘养鱼的经济效益存在较大局限性,“立体鱼塘”是科学利用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一种模式,塘上种桑/花/果,塘下养鱼苗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鱼塘广阔的农用占地,还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循环利用营养成分的机制更是生态效益的充分体现。


  


  2.饲料投喂


  (1)注重规格:饲料投喂的主体是养殖户自身,投喂对象是鱼类,因此主动性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但是大多数养殖户投喂鱼饲料都是经验主义占上风,全凭“感觉”二字。这样往往使得饲料标注的投喂规格以及鱼类规格所需饲料的标准形同虚设,运气好,鱼类长势不错,运气差的话不仅浪费饲料,还喂不饱鱼。这里建议一般成鱼膨化料的日投喂率为1.5~2%,沉水料的日投喂率为2.5~3%,鱼苗的日投喂率翻倍,随着生长逐渐降低。


  (2)注重时机:鱼的消化酶活性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意味着不同天气、季节都会影响鱼的“食欲”,吃少不好,吃多浪费还不易消化甚至生病。建议投喂时把浮水料和沉水料搭配使用,针对有消化疾病的鱼类要及时加入药饵搅拌入食治疗。


  


  3.增氧机使用


  开机时机把握好:这里首先得明确一点,不仅仅只有增氧机可以搅水增氧,水体中的大量藻类也可以起到增氧作用。所以晴天中午是需要开启增氧机的,有的养殖户会觉得浪费电,其实不然,试想一下,提前用两三个小时把藻类表面光合作用产生的丰富氧气打到鱼塘底部就可以避免夜间开启增氧机十几小时所用的高额电费,一年下来节约的成本也就累积增加了。上半夜鱼塘表层溶解氧本身就过于饱和,鱼还没浮头就开增氧机,就会把这些氧气打到空气中,加快鱼塘的缺氧。


  


  4.鱼病防治和用药


  对“鱼摆摆”的密切
  


  5.杀虫


  农药、敌百虫和硫酸铜等药物的确可以用来预防或治疗寄生虫疾病,但是这些不是万金油,不可能包治百病,许多农户一遇到情况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用药,也不把鱼拿到渔药店检查。殊不知不用类型的寄生虫对不同药物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寄生虫主要分原虫类、蠕虫类和甲壳虫类),如果没用对药,就等于浪费资源;另一方面,鱼如果本身没有寄生虫病,长期大量使用杀虫药,对鱼反而会造成危害,既影响生长,又使其产生抗药性,一旦真正得了寄生虫病,就必须用药效更强但是对环境或者水体污染更大的药才能起作用。


  


  6.施肥


  针对鱼塘肥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饲料投喂量大和淤泥深的鱼塘,本身有机质和氮源就比较足,我们一般用分解型的菌类(如活力58,粪产碱杆菌)+碳源(为菌类提供营养),把底质中的有机物分解矿化,为藻类提供营养。同时补充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磷、钾、锌、钙、硼、锰、铁、镁);


  对于新开挖和*泥底(对肥料的吸附性太强)的鱼塘,就要减少菌类的使用,菌类使用太多,藻类不但生长不起来,而且为寄生虫提供营养,更容易引发寄生虫疾病,所以,应该主要使用靓水营养肽(氨基酸)提供有机氮源,同时定期使用少量化肥作为补充。


  


  7.清洁


  有部分养殖户的鱼塘虽然养鱼多年,却从未干过塘和清淤,导致淤泥中大量的有*物质、寄生虫卵和有害菌,给养殖品种带来不少病害;而有的池塘即使干塘了,也不使用茶麸清塘除小杂鱼和病害,直接加水继续养(如鲤鱼、鲫鱼和罗非鱼)到最后满塘都是鱼苗,最终产量和规格都很难达到标准,最后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经济效益低下;有的鱼塘里虽然没有杂鱼的,但不使用漂白粉等消*会造成有害菌继续滋生,而这种状况一旦发生,就难以断根,很有可能会在下一年卷土重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