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不叟六祖坛经讲解04开经 [复制链接]

1#
开经。这本经名字叫做《六祖法宝坛经》,也叫作《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也叫《法宝坛经》,还有叫《法宝偈》,诸如此类。但是在经中,六祖自己给它定名是在〈付嘱品〉,他自己定名叫作《法宝坛经》,所以称其为《法宝坛经》是比较合适的。“六祖”是后人加上的,为了说明这是谁的经。立题如果以《六祖法宝坛经》来说,它的经题是以人、法、喻立题。有七种立题方法*,以单人立题、单法立题、单喻立题,或者是人、法,或者是法、喻,或者是人、喻,或者是人、法、喻三。《六祖法宝坛经》是人、法、喻:六祖是说法之人;法是所说之法;宝是喻,摩尼的意译,也叫满愿宝,满一切愿;经是通题。《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般按照贤首讲经,以十门玄谈*开经;按照天台讲经,以五重悬义*判教。咱们就直接削文。

*七种立题:(名数)天台之说。一大藏经之题,不出人法譬之三,此中由单复具足之不同,而生七种之别:一,单人立题。如佛说阿弥陀经,佛为能说之人,阿弥陀为所说之人,是以两土之果人立名也。二,单法立题。如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为经中所说之法也。三,单譬立题。如梵网经,梵网为梵天之罗网,以譬戒律之节目绞络无尽也。四,人法立题。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为人,般若为法也。五,法譬立题。如妙法莲华经,妙法为法,莲华为譬也。六,人譬立题。如如来师子吼经,如来为人,师子吼为譬也。七,具足立题。三者具足也。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法,佛为人,华严为譬也。已上单三複三具足一,谓之七种三题。见《四教仪集注上》。(《佛学大辞典》)

*十门玄谈(十门释经):古来祖师大德,注解佛经,大都依天台五重玄义或贤首十门来解释,所谓十门就是从十个角度,十个方面来解释。经前十门分别为:①总释名题:解释经题。②起教因缘:佛为什么要讲此经,说明此经说法的因缘是什么。③藏乘摄属:藏即是三藏,乘就是大小乘,说明此经之藏乘。④义理浅深:说明此经之义理是深还是浅。⑤能诠教体:教体者,如来教法所依之体也。⑥所被机宜:即是能度那些人,针对那些问题,就是契理契机。⑦宗趣通别:贤首云:‘当部所崇曰宗,宗之所归曰趣’。⑧说时前后:说明此经是在佛什么时候讲的,古来就是五时八教,那是五时中何时。⑨历明传译:说明此经翻译者是谁,在什么时间如何传入中国,如何翻译,如何流传。⑩别解文义:第十门,别解文义就是正式开始解释经文内容了。(详见《佛光大辞典·十门释经条》)

*五重悬义:天台智顗为解释各经内容之深义,所立之五种义解法。又作五重玄谈、五重玄、五玄、五章。即:(一)释名,解释一经之题目。(二)辨体,辨别一经所诠之体性,如法华经即以「中道实相」为全经所诠之妙体。(三)明宗,阐明一经之宗趣。(四)论用,论说一经之功用。(五)判教,又作判教相,判立一经之教相,以定一经之评价。此一义解法,见诸于其法华玄义、维摩经玄疏、金光明经玄义、仁王经疏、金刚般若经疏、观音玄义等著作中。(《佛光大辞典》)

何谓祖?

有期城太守杨衒之。早慕佛乘。问祖曰。西天五印师承为祖。其道如何。祖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又问。此外如何。祖曰。须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厌有无。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祖。又曰。弟子归心三宝。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适听师言。罔知攸措。愿师慈悲开示宗旨。祖知恳到。即说偈曰。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衒之闻偈。悲喜交并。曰愿师久住世间。化导群有。祖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根性万差。多逢愚难。衒之曰。未审何人。弟子为师除得否。祖曰。吾以传佛秘密。利益迷涂。害彼自安。必无此理。衒之曰。师若不言。何表通变观照之力。祖不获已。乃为谶曰。江槎分玉浪。管炬开金锁。五口相共行。九十无彼我。衒之莫测。礼辞而去。

《指月录·卷之四》

东土祖师▲初祖菩提达磨大师者

首先,六祖这个“六”,是因为他是宗门的第六代祖师。菩提达摩为东土第一代祖师,传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惠能。惠能排第六、老六,所以叫六祖。何谓祖?《指月录·卷之四》:有期城太守杨衒之。达摩祖师临行之前——达摩祖师也很可怜,跑到中国来,辛辛苦苦传法传了这么多年,被人六次下*。前五次因为法没传完不肯死,所以他第六次才走。在第六次被下*之前,他遇到这个太守杨衒之,告诉杨衒之说:人家将来要害他。杨衒之说:要不要替你报仇?要不要抓他们?他说:不必了,这是众生的因缘。早慕佛乘。问祖曰。西天五印师承为祖。其道如何。杨衒之非常崇尚佛道,就问,你们历代在印土、西天,宗门历代以祖祖相承,那么什么是祖师的资格?什么样的叫祖师,祖的定义是什么?看看他怎么答。祖曰。明佛心宗。看见没有?明佛心宗。没有说知道禅宗。没那回事,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他的行为跟他所解的、所用的相应,就是说他不会靠自己的妄想心去传法、传道,没那回事。他就是传这个不生灭法,用就用这不生灭性。这样叫行解相应,名之曰祖。又问:此外如何?此外还有什么附加条件吗?祖曰:须明他心。最好得有他心通,不然的话你怎么教人家?你怎么知道人家此时心中所想,他的结症在哪里?须明他心。知其今古。而且还得有宿命通,还要知道他的过去生,知其今古,不然的话你不对机。你不能随便叫个人来说我教你、我教你,算了吧!不厌有无。于法不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所以不仅要“不厌有无”,还要“于法不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不要堕在两边,不要什么迷呀,悟呀,取呀,舍呀!不被一切幻相所骗!不玩这一套的,这叫做祖师。若能是解。故称为祖。能够这样认知并做到的,叫真正的祖师,在印度就是这样定义的。又曰:愿师慈悲开示宗旨。杨衒之又继续说:能不能请您讲一下宗门的旨趣是什么?祖知恳到。祖有他心通,名之曰祖。知他心,知道他真的是发心,祖知恳到。即说偈曰。亦不睹恶而生嫌。不要看到不好的东西就“哼!”不要这样,不要讨厌,不要生厌恶之心。亦不观善而勤措。也不要看这样好我就拼命干。这也不对,这都是生死法。因为法不属造作,法不属有无,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不要取两头。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凡夫贪嗔痴慢,圣贤不贪不嗔不痴不慢,祖师既不堕于凡夫亦不堕于圣贤,超然于三界之表,所以超然名之曰祖。这就是祖的定义,祖就是这个。菩提达摩到最后是被出家人*死的。出家人一个是菩提流支译师,他翻译了许多瑜伽行派的经典;另一个是光统律师,专门讲律的。他们俩去跟菩提达摩辩论,辩论输了,火大了,起了加害之心,就给达摩下*。前后一共下了六次,前五次菩提达摩都照吃不误,吃完再把*排出来,那*碰到石头石头都裂开了。直到第六次下*,达摩祖师法也传完了,宗门有传人了,度化的因缘也尽了,为满彼愿,就不再自救了,往那儿一坐,就走了。

祖又曰:“……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我尝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逾海越漠,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已终。”……时魏氏奉释,禅隽如林,光统律师、流支三藏者,乃僧中之鸾凤也。睹师演道,斥相指心,每与师论义,是非蜂起。祖遐振玄风,普施法雨,而偏局之量,自不湛任,竞起害心,数加*药。至第六度,以化缘已毕,传法得人,遂不复救之,端居而逝。即魏文帝大统二年丙辰十月五日也。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

《五灯会元·卷之一》

法宝现在我们讲法宝。法是离义,法是寂灭义,法是远离一切虚妄分别。佛出世不是为度众生入涅槃,千万不要以为佛是为度众生入涅槃,没那回事!因为从来没有众生,也没有涅槃,佛只是度掉一切众生心中的众生见和涅槃见,使一切见灭,灭这一切见而已。灭这种二分的、二元对立的这种见,灭生死见、灭涅槃见,灭他的一切见,这是佛出世的因缘。这些是相上说,因为实际上你真正知道了这个不生灭性的话,此性一切罪恶染它不得,一切功德沾它不上,所以当下一切生死涅槃都与它无干,谁涅槃?它就是涅槃,所以从来不为度众生入涅槃。没那回事!只是度众生的涅槃见、生死见而已,这就是法宝。宝是摩尼的意译,也叫满愿宝,满一切愿。你知道这个了,不再沦落生死,不再轮回六道,那还不宝?那没有比这更大的宝了。坛与经坛者,说法之场所也。经者径也,以通为义;又有贯穿义;又有结鬘义,令法义不失也;又有涌泉义,出生善法也;又有轨则义,不可更改也。其余的咱们就不啰嗦了!宗门的《坛经》流通很多种版本,最有名的一般是德异本和宗宝本,但是现在两个本子也被人都混到一块了,所以德异本和宗宝本都差不多,也叫流通本、曹溪原本。敦煌还有一个手抄本。经题我们就算讲到这里。

.纽约

待续...)

相关阅读

三不叟序之一

三不叟序之二

三不叟序之三

三不叟:五分钟开示《心经》

妙高峰上

愿皆登上妙高峰亲证本来真面目

回复关键词“三不叟”、“更敦群培”、“马哈希”、“帕帕吉”、“穆吉”、“多马”(或GC,Maharshi,Papaji,Mooji,Thomas,84)、“清凉山志”、“听列诺布”、“宗萨”、“醒梦”、“大师故事”、“八曲”等,接收相关文章目录链接。

阅读更多三不叟开示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