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0年,高明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31倍 [复制链接]

1#

今年是高明恢复建制40周年,40年来,高明农民的收入如何呢?今天,我们探访两个不同年代的农民,他们都是在农村的奋斗的人,我们来数数他们的钱袋子。

乡村振兴最终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今年66岁林福安,工作与生活基本围绕着明城镇崇步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分田到户与高明恢复建制几乎同步,年轻力壮的他靠着耕种土地,成为高明首批“万元户”之一。

明城镇文车村村民林福安:年分县那年,我耕地二十多亩,用小艇来运输农产品。那时候还没有收割机,一两年后就有收割机了。全村都是耕田的,种菜,养鸡鸭,一到圩日挑去市集卖。

上世纪80年代,林福安成为高明的第一批万元户。他用了两年的总收入2万多块钱,建了一座房子。当年,林福安的这房子算是全村中的大户型。

分田到户有了土地,新房子建好了,安居乐业的林福安更相信土能生金。二十多亩水田,他充分运用了机械耕作,水旱轮作,种植水稻、生姜、丝瓜,南瓜。冬闲时,他又种上了马铃薯、豆苗、油菜花。与其他农民不同的是,林福安还身兼着基层农技推广员的角色。20多年来,他每天收集数据上传到区农技中心的数据库。协助区农技部门示范种植,年,被评为“新型职业农民”。

明城镇文车村村民林福安:现在我还是耕二十多亩地,以前是一家人耕,现在是我一个人耕种,儿子儿媳都入厂打工了。我一年卖稻谷、瓜菜的收入,加上政府的补贴有6万多元收入。

42岁的仇桂花在明城镇潭朗村开的这间小店,油盐酱醋,各种肉均有,基本满足村中父老乡亲的需求。早市刚过,她就让家婆帮忙顾店,自已就去了村尾的鱼塘。

仇桂花似乎注定了与桂花有关,这几年,她与丈夫除了开了间小店,主业就是养桂花鱼和饲料鱼。

一大早先来鱼塘打开增氧机,然后去进货到小商店去卖,中午继续来到鱼塘处理杂物……仇桂花说,一日无停过,时间都不够用。不过天道酬勤,这些年,勤劳的夫妻俩在村里建起一座小洋房,在城里也买了一套房,生活充满希望。

明城镇潭朗村村民仇桂花:夫妇俩起早摸黑,样样都做,目前以养桂花鱼为主。今年鱼价都比较算是顺利,挣了多万元收入。

明城镇潭朗村民委员会辖下有7条自然村,近年,新房子越来越多。村民的收入可以分为几部分:打工、务农、租金与分红。

明城镇潭朗村党委书记邓方平:打工工资普遍提高,每月一般都有到元的工资。在家里务农的主要养鱼,种植蔬菜,闲时打散工元/天。经过乡村振兴,土地流转价值增大,以前地块0-元/亩,现在00多元/亩,农田由几百元/亩升到到几千元/亩,每年潭朗村村民有元的分红。村民收入高了,很多人回来建新房子。

统计数据显示:年高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6元;年,高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元,增长倍。

66岁的林福安去年收入6万元,是40年前高明恢复建制之初的五倍,儿孙满堂但仍耕作不息。

42岁的仇桂花今年收入过百万,事业蒸蒸日上。

不同年代的两个主角,都是立足农村富了起来,创造出了自已的美好生活。

高明乡村振兴进行曲小结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高明人不懈的追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高明区着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20条,持续抓好农村土地集约、整治、流转的文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任家文李向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