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鱼道是个什么东西知己知彼,找到鱼道才能钓 [复制链接]

1#

在我们实际做钓时也会隐约感觉到,同样的水域,为什么有的钓位能爆护,有的钓位会空*,结果我们会归结于屁股没坐正。其实就是钓位选择问题,归根结底可能是遇到了鱼道了。前年的夏季我和朋友去一处野河做钓,其实也不算什么规规矩矩的河,就是一处流动的水域而已,河道连接着水塘。我在一处水塘的上口做钓,但是这里连接着上游水塘的下口,有点水流,我就选择水草的旁边做钓,而朋友选择在平缓的开阔的水流处做钓。结果我钓的比他多而且还大,感觉就是碰到了鱼道上了,因为鱼口基本上没停过,还不时上斤鲫。

一、影响鱼道形成的因素

要了解鱼道是怎么形成的,就要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对象鱼,把握它们的习性以及生活需求,就能分析出一二。

1、食物的影响

民以食为天,鱼作为低等生物,肯定也是以食物为主的,这里就引出鱼的趋食性的特征,就像上面的那个例子一样,在两处水域的交汇处,水流在通过狭窄的通道之后,此时旁边还有水草,那么水流遇到水草肯定会变缓,此时携带的食物就会有所沉积下落到水草的周围。那么鱼肯定就因为食物的原因而聚集在此,进而形成了鱼道。

还有就是受外力的影响,比如:在风和雨水的作用下,陆地上的有机物质,草籽,昆虫尸体等会被带到水里,而水流活动就会将它们带到凹处,或者深浅结合的地方。如果没有外力的影响的话,那么树上的食物就会因重力作用自然脱落并掉落到水里,那么树下就会形成一些鱼道部分。

2、安全因素的影响

鱼作为食物链的中层,就算是掠食性鱼类也会被飞鸟猛禽所捕获,所以淡水鱼肯定是会有趋利避害的本性。那么安全就是它们生活的首要前提,所以在活动的时候,就会寻找有障碍物的地方,躲避一马平川的平地。

比如:在水草区与明水交接处,在乱石堆里,在人为的建筑物周围,桥墩,堤坝等位置。但是这些地方也不完全符合鱼道的特征,必须是既能躲避天敌,又能方便游动,快速逃跑的地方。

3、温度的影响

主要就是以鱼类的趋温性为决定的,鱼是变温动物,当外界的温度有所变化的时候,它们就能通过调节自身的体温,来应对外界的温度变化。而深水区的恒温处就是必须的选择,不管是夏季天热还是冬季天冷,这里的温度就能决定它们能随时随地地游动,否则在浅水水温低的时候,活性差的话遇到天敌了,就只能束手就擒。

还有就是在不同季节,所形成的适宜的温度区,比如:夏季晚上的时候,浅水区水温肯定会降低到适宜的时候,那么鱼靠岸觅食的时候,肯定是循着这条适合的温度的鱼道而来的。

4、水体含氧量的影响

鱼的生活离不开氧气,所以水体的含氧量多少就决定了鱼的活性,活性高在游动和觅食方面都方便,所以鱼肯定是往含氧量高的区域游动的。那么在自然水域,一些新水源的入水口就会影响鱼道的形成,而在黑坑水域,离增氧机近的地方也会留鱼,它们的原理就是,水流的汇入或者活动就会增加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频率,氧气就能更多地融入水体中。

二、如何寻找鱼道

1、找深浅结合处

深浅结合的地方,是一个天然的屏障,就如作战时的兵家必争之地一样,进可攻,退可守,对于鱼来说,是既可以方便游到外面,又可以躲藏在里面。这类地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铧尖处,在陆地上可以看到,它是伸入水中的一处尖角,而在水下,尖角往前是浅水,两边就是深水,这其中必定有深浅结合的地方,就容易藏鱼,形成鱼道。另外,结合的地方也利于食物的沉积和存储,是鱼类的觅食之所。

2、找低洼之地

大部分的水底,尤其是自然形成的水域,底部都不是一马平川的地形,在低洼之地是绝对的鱼道。比如:在一些常年不干的水域,其某一处肯定是周边地势的极低位置,水都往这里流,而且由于水深,其温度也是比较恒定的。再比如:在一些喀斯特地貌水域,经常会有坎的存在,就是类似小型的缩小版的梯田,在坎里,两边地势高,中间低,既安全,又能找到吃的,就会形成鱼道。

3、打窝之地

除了一些特殊水域,钓友们会经常性地打重窝之外,一般的水域,我们打窝也是坚持适度的原则,而在一些大面积的水域,你打再多的窝料鱼也是能消化的了的。所以有时候我们来到一处陌生的水域时,都会首选老钓点,就是因为这里是钓友经常打窝做钓的地方。水底肯定会有多余的食物供鱼类吃,长此以往,鱼就会因为食物的缘故,而定时定点来这里进食,只不过有时候,鱼口比较滑,但这并不能否定这里就是鱼道的一段,或者组成部分。

三、在鱼道里如何做钓

首先,就是在打窝方面,要坚持少打窝,勤打窝的方式,因为鱼很快就会来,即使一时不来,到了点最终还是会来的,如果窝料太多的话,钓饵被吃到的概率就小了。而且在打窝的时候要注意声音的控制,野生鱼类都是非常谨慎的。

其次,就是做好准备钓大鱼,不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在心理上。钓大鱼肯定是需要大线组,硬一点的鱼竿,才能禁得住大鱼的折腾。在心理上,不能太过于激动,小心使得万年船,而且大鱼可遇不可求,万一跑了肯定会炸窝的。要在第一时间将其牵往岸边,并使其在水底游动,再慢慢消耗它的体力。

最后总结

本文通过鱼对食物,安全问题,温度,氧气的需求,来分析影响鱼道形成的因素,在我们具体的寻找的时候,要把握住关键的影响点,就是在地形上寻找深浅结合处或者最低洼的地方,在人为因素上,要把握鱼对食物的需求,找老钓点,老钓位,这里经常有人打窝,才会形成鱼道。至于实际做钓,也是需要在细节上多加注意。

我是大别山小农人,本次的分享就到这里,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指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