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态养虾第一步重建对虾塘微生态平衡 [复制链接]

1#
《当代水产》杂志社报道:

每一个养殖池塘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各类微生物菌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每个池塘的条件不尽相同,所以其微生物菌群也各部相同:有的池塘由于条件优越,其微生物菌群以大量的有益微菌为主,有害菌(如弧菌)不能形成优势,这样的池塘养殖成功率相对较高;而有的池塘则是以有害菌占主导地位的微生物菌群,如不对其改造则养殖的成功率很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但对虾养殖面积在逐年增加,其养殖的密度也在逐渐增加,再加上连作障碍的影响,条件优越的池塘几乎少之又少。所以为了提高养殖的成功率,我们必须打破养殖池塘以前以有害微生物为主导的生态平衡,重新建立以有益微生物为主导的微生态平衡。而建立这种新平衡不是只靠清塘、消*就能做到的,适时适量的向池塘中大量输入有益微生物则更为重要。但是,能够让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在该池塘生态中形成优势种群并不容易。现在,我们开始为虾塘重建微生态平衡提供如下方案:

1、清塘:

对于多年的老塘,最好先清淤(俗称打泥浆)。清淤后,保持水位平均约20cm左右,先用含氯制剂清塘,一般使用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大于25%)约20~30公斤/亩或强氯精(含量为60%)1~2公斤/亩。特别提醒,在北方由于大多数池塘碱度大,水体的pH值一般较高,所以不建议使用生石灰清塘,以防水体PH值过高而很难控制。

2、补水:

清塘24小时后,向池中一次性注入新水至平均水深约1.5米左右。注意,在进水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外源水,一定要过滤并经常检查过滤装置是否完好,以防止敌害生物的进入。过滤装置一般采用≥目筛绢网即可。

3、二次消*:

进水后,如果使用的是外源水,则需对该水体进行二次消*处理,以防止外源水域中的病原微生物在池塘中大量繁殖。如果是直接加入重金属含量不超标的深井水,则可以省略此步。

4、检测病原微生物(一般特指弧菌)的含量:

取池塘底泥做弧菌检测,如果弧菌过多则说明消*不彻底,需要重新选择理想的药物再进行消*直到病原菌极少为止。

5、输入益生菌:

消*12~24小时后向池塘中(尤其是池底)开始大量补充活菌制剂。

这一步尤为重要,是建立水体初级微生态平衡的关键一步。具体要求如下:

1)、补充的活菌制剂质量要可靠,一定要选择适应环境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且不易衰败的菌种。一般知名度较大的微生物生产厂家具备这样的优质菌种。

2)、不能是传代培养的微生物,即不是通过购买菌种后自己再扩培或发酵后的微生物菌种。

3)、益生菌补充的量一定要充足,否则不能形成优势种群。

4)、菌种要丰富,即复合菌种,只有多种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才能促使该生态平衡稳定。

6、适量补充营养,培养有益藻类(也称肥水):微生物和藻类的繁殖都需要大量的营养源(如氨基酸、碳源、矿质元素等),此外,微生物的定殖还需要载体,所以只有适度的补充营养才能保证水体中的微生物菌群和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不易转水。否则可能会导致青苔、蓝藻等单一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7、经常检测水体理化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pH值等),如有不合适的需在放苗前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内

8、注意事项:1)养水的过程中最好每天(晴天)中午开启一台增氧机以保持水质稳定;2)培水过程中,不要向池塘中泼洒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料或有机物(如豆浆、豆粕)等,否则浮游动物会过快繁殖而导致水质恶化;3)重金属含量高的井水必须经过蓄水池净化沉淀,再经过对重金属进行络合处理后方可使用。

文章来源:澳森渔业王玉臣

END

征稿

《当代水产》杂志创刊37年,是国内知名老牌市场性水产刊物,与旗下网站——腾氏水产商务网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