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喂优质配合饲料
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对虾不仅易消化吸收,还可增强抗病能力。饲料质量低劣,直接影响水质,池底变黑易老化、发臭,为虾病流行提供条件。
饲料系数即饲料用量与养殖对虾增重量的比值,饲料系数能反映饲料质量和测算饲料用量。饲料效率或称饲料转化率,也是表示饲料的营养效果。
营养价值高,饲料系数低,饲料效率就高。计算式为:饲料系数=总投饵量÷对虾总增重量;饲料效率(%)=总投饵量÷鱼总增重量×%。
饲料成本在对虾养殖成本中所占比例达40%~60%,养殖户要取得较好经济效益,降低饲料成本非常重要。
由公式:单位对虾产量饲料成本=饲料系数×饲料价格,单位对虾产量饲料成本是由饲料系数和饲料价格确定。
为了减少风险,应首先减少风险的时间,即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对虾养殖达到上市规格,尽快出售。
购买饲料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凡纳滨对虾专用饲料;饲料颗粒表面光滑,无裂纹,粒状大小均匀一致,颗粒密实,粉化率低;鲜度高,具有新鲜芳香的鱼腥味,无怪味,诱食性强,不发霉变质;水中稳定性好,粉碎粒度要细,粉末粒度要全部通过0.27mm筛;营养全面、均衡,符合对虾不同生长阶段正常生长的需要。
(2)合理安排投饵时间
虾苗放养后,若水色为茶褐色、茶绿色或淡绿色,透明度在30cm左右,池中存在大量的浮游动物,这些浮游动物是对虾优质饵料,它比颗粒饲料好得多,可以暂不投饵。
决定开始投饲料时间的唯一正确方法是使用饲料台进行试验。放在饲料台内饲料若被吃光,即应开始投饲料。
对虾是靠嗅觉寻找食物,即使稳定性再好的饲料,时间一长,诱食剂释放殆尽,对虾不再摄食,造成极大浪费和水质污染。每天投饵原则以少量多次为宜,建议每天投饵4~5次。
在实际投饲操作中,幼虾料每天投饵5次,成虾料开始每天投喂4次;如水温较低,全天宜投饵5次。低密度养殖,如不设增氧机,通常每天只投2次,时间分别是06:00和18:00。
(3)计算实际日投饵量
在生产中,确定日投饵量有饲料全年分配法和日投饵率法2种方法。
饲料全年分配法首先按对虾不同养殖模式估算全年净产量,再确定所用饲料的饲料系数,估算出全年饲料总需要量,然后根据季节、水温、水质与养殖对虾的生长特点,逐月、逐旬甚至逐天的分配投饲量。
一般体长1~2cm的对虾,其日摄食量约占其体重的%~%,体长3cm的虾占体重%,4cm的虾占50%,5cm的虾占32%,6cm的虾占26%,7cm的虾占24%,8cm的虾占18%,10cm的虾占13%,12cm的虾占10%,13cm以上的虾占5%~8%。
日投饵率法即参考投饵率和池塘中对虾的重量来确定日投喂量,即日投喂量=池塘对虾的重量×日投饵率,池中对虾的重量可通过抽样计算获得。饲料台是观察对虾摄食状况的眼睛,饲料台饲料状况是决定增减饲料唯一正确的办法。
每个池塘不管大小,至少要设2个以上的饲料台,投饵时饲料台中的饲料要占总投量的2%~3%。
饵料台的检查时间要依据虾不同的生长阶段来确定,体长5cm以内投饲3h后检查;体长8cm、11cm时间隔时间分别为2.0~2.5h、1.5h,然后再随机取若干尾虾,取出胃囊,用肉眼观察胃饱满程度。
具体投喂量要视对虾摄食情况、生理状态(是否脱壳)、养殖环境和气候状况酌情增减,坚持量少次多、少投多喂的原则。凡健康而吃得饱的虾,胃充满黑色内容物,肠也是黑色,呈一条黑色直线。
如果胃区呈透明或半透明,表明虾没吃饱。吃不饱的原因,可能有饲料不够,或原有饲料已被消化,或虾摄食不正常,有可能患病。
(4)药饵制作与投喂
养虾在于养水,养水在于护肝。对虾病害以防为主,对出厂后的人工配合饲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增强对虾抵抗力的免疫增强剂,有利于对虾肝胰脏的保护及免疫力的提高。
对虾常用的免疫增强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鱼油、免疫多糖、大蒜和甘草等。
对虾饲料中免疫多糖的添加量为饲料重量的0.1%~0.3%,维生素C和维生素E添加量为1%,鱼油添加量为2%,甘草添加量为2%,大蒜添加量为2%~3%。
药饵制作的关键是黏合工艺要好,目的是将药品均匀地黏在饲料上,并且不容易散失。
加工时先把所需免疫增强剂兑水,加入适量海带粉,充分搅拌混合后,均匀地喷洒在饲料上,晾干后,再喷上1层豆油、花生油或鱼油等,或涂上1层鸡蛋清,晾干后便可投喂。最好1d投喂2次,并选择摄食最好的2个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