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虾价危机之下,他用少就是多的理念降本 [复制链接]

1#

文/养虾世界李钒

实际上,这并非什么高明的策略,通过降低养虾密度来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是获得丰收和稳定收益的非常简单的方法之一。

当然,抛开效益谈成功率、谈效益都是耍流氓。在以下这内容中,我们将向您阐述“放养密度与虾场成本管理密切相关”。

放养密度与虾场成本管理密切相关

01虾的理想饲养密度

我们无法给出理想密度的具体数字,因为虾农的养殖模式不同,硬件条件不同,其放养的密度也不同。虾农应确定池塘的状况以进行适当的放养,特别要注意不能有限制对虾生长发育因素和严重的生物安全漏洞。

根据标准,在考虑刚才提到的标准时,专家建议合适的密度如下:

(1)在深度小于1m的池塘中以10-15尾/平的密度放养,适用于半精养模式;

(2)1.2m水深以上池塘的放养密度为45-60尾/平,采用集约化养殖模式;

(3)池塘深度超过1.4m,适宜放养密度为-尾/平,采用超集约化养殖;

02降低饲养密度以轻松管理成本

在当前虾价危机的背景下,这被认为是低成本丰收的最简单方法。然而,对于必须租地进行生产的虾农来说,这可能比较困难,高租金成本迫使他们提高密度以分摊租金成本。

降低放养密度是控制对虾养殖成本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

这里有一个很成功的例子。这位泰国虾农在连续17年的时间里从未遇到亏损的情况。此外,该泰国虾农还将50头规格的虾的COP(生产成本)控制在2.5美元/公斤(约9元/斤)。当被问及他的经历时,他给出了以下大致流程:

(1)如果池塘底部不能干塘,收获后应立即添加池塘水;

(2)最佳池塘尺寸为至0平(2.3-3.7亩),水深仅为60-公分。也就是他们更倾向于小面积的池塘;

(3)高溶解氧。建议增氧机配置为0.65千瓦/亩,使用长臂叶轮增氧机,打水深度为4厘米,以使水旋转起来,更利于集排污;

(4)在池塘准备过程中,60-80转/分钟的速度满负荷运行增氧机20天,使池塘水完全循环,称之为“养水”;

(5)用水和米糠中加入益生菌的发酵物全塘泼洒,以培养天然食物,如底栖生物,这通常需要10天时间。整个“养水”的周期长达30天;

(6)放养密度为30尾/平(约2万尾/亩),以配合自然池塘净化过程并支持虾的生长;

(7)整个养殖周期需要不断增氧,保持水体旋转流动,以清洁池底并确保水体的溶氧混合;

在此基础上,该泰国虾农可以取得连续17年的成功,收获到大规格商品虾,面临的压力和风险较小,并且可以在如此低的密度下更好地控制疾病。

10-20头的大规格虾有着特定的消费渠道且利润较高

03东南亚对虾养殖密度现状

东南亚是世界上虾类养殖产量最大的地区。然而,对虾养殖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受饲料价格、苗种价格、动保价格、塘租、人工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养殖综合成本相对较高。

业者提出,降低放养密度是东南亚控制虾类养殖成本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高饲养密度会带来很多风险,并增加养殖成本。相反,低饲养密度有利于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并收获高品质的大虾。

具体来说,降低饲养密度将有助于降低以下成本:

(1)饲料成本:当降低饲养密度时,虾将有更多的生长空间并吃更多的食物,使得饲料转化率(FCR)下降。这有助于显着降低饲料成本;

(2)能源成本和动保:池塘中的废物量将减少,因此处理废物和维持水质所需的能源和动保更少;

(3)管理成本:池塘管理将变得更加容易,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此外,降低密度还有助于改善虾的健康,降低疾病风险,并提高成功率和商品虾的质量。

虾农需要仔细考虑上述因素,以确定适合其池塘的放养密度。通过以上注意事项,虾农可以合理降低对虾养殖密度,从而有效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提高利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