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富源铺好丰收致富路绘就乡村美图景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得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cs/zhiliao/

掌上曲靖讯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坚持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急难愁盼”贯穿全过程,深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米袋子”更充实,“菜篮子”更丰富,“果盘子”更多彩,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户打收稻谷。

深“耕”细“作”助农民增收

金秋时节,青山绿水间的富源乡镇田野,呈现出一派丰收喜悦美景,但家住东堡社区玉顺关村的尹爱菊却为此愁眉不展。“这个时候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家里没了劳动力,大春时候辛苦种下的三亩多玉米难道要眼睁睁打水漂?”

在摸排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富源县农业农村局抢抓农时,发动党员干部到田间地头报到,帮助农户“颗粒归仓”。

群众有所急,党员有所应。“你们真帮了我大忙……”尹爱菊笑逐颜开。

富源县全面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深化“一人一分田”主题实践活动,做到群众“点单”、党员“接单”。党员干部们纷纷下沉到农业生产一线,和村民一起开展“虫口夺粮”护收、“虎口夺粮”助收、“直播带货”助销等行动,解决农户实际困难,帮助农民增收。

学史力行,在推动发展上力行。富源县着力提升高原特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注重挖潜、增产、延链、增收,深化“绿色食品牌”打造,积极培育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红色绿色融合发展,实现金色丰收。墨红镇依托订单农业,建成黑玉米提胚、玉米油压榨、饲料加工循环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并依托丰厚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大河镇起铺村筹建红色文化展览馆、农事体验馆、乡愁驿站,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富村镇加快培育食用菌、软籽石榴、猕猴桃、中药材、有机蔬菜“1+3+N”产业发展布局,将21个村集体牢牢绑在产业发展链条上,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空壳”难题。29家扶贫工厂的投产带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农户收获忙。

舒“筋”活“络”助农业增效

“感谢你们连夜抢修,我们的烤烟正常开烤了。”家住黄泥河镇布古村的陈小华,对提供上门服务的“及时雨”们连声道谢。

“鱼苗成熟季最怕的就是鱼缺氧,以后不用担心了。”看着鱼塘增氧机平稳地运转,家住墨红镇九河村委会草拖村的朱国良,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突出问题导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让群众安心放心用电,富源县供电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持续推进变压器新增、电杆组立、10千伏线路改造、动力表组装等工作,彻底解决村民反映的“空调带不动”“饭煮不熟”等用电“卡脖子”问题。

“有了动力电,闸阀一合上,水就从河道进入鱼塘,换水不操心了。”养殖户刘茂峰说:“动力电带动了我们发展金线椒、黄牛、羯羊等种养殖业。”

学史力行,在为民服务上力行。“没有修通机耕路,拖拉机、微耕机等农机工具无法进到田间,村民只能依靠人背马驼。”每到农忙时节,黄泥河镇迤更者村党总支书记总是忧心忡忡,“村民们迫切希望修建一条机耕路,破解耕作难题。”

群众有所盼,党委马上办。黄泥河镇全面实施12个自然村的沟渠修缮和桥梁、机耕道扩建新建,使五乐、戛拉和迤更者的12个自然村余户农户直接受益,有效提升余亩农田的抗灾能力;古敢水族乡改造沙营坝子、箐脚坝子余亩中低产田,实现田间地头渠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让农田沟、渠、路、桥、涵相配套,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提“颜”增“涵”助农村更美

秋日,驾车穿行于富源县老厂镇的村庄中,条条村道平坦整洁,个个垃圾箱摆放井然,户户庭院窗明几净,还有朵朵格桑花点缀映衬,村庄环境越变越好……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富源县广大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契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主动联系、动员在外的公职人员回村参与乡村规划,凝结各方智慧力量,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污水管网建设、“三堆变三园”行动,深入开展“乡愁记忆馆”建设,让美丽乡村更加宜居,让村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让游子的乡愁更浓。

黄泥河镇对蒲溪广场进行提档升级改造,焕然一新的蒲溪广场,成为群众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好去处,成为文明示范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传播和展现“红军入滇第一镇”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富源县城文化路、金城路等街头,城市的变化总让人顿感眼前一亮:新铺设的沥青道路平坦宽阔,交通标线清晰醒目,成排的银杏树泛着金黄……不远处的小巷中,施工人员正在铺设步道方砖,对沿街展现文化、习俗、民族、历史的墙图进行增画更新。

学史力行,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富源县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深化“创卫”、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老城区19条主次干道修缮,实施东门河、清溪河、小黄河、东堡河综合治理,推动污水管网建设、划行规市等31项县城补短板项目,让群众饭后散步有了“健康步道”,休闲赏景有了“打卡标地”,文化娱乐多了“生态空间”。

在富源,一件件牵动民心的“微心愿”实现,一件件联动党群的暖心事办结,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成效。如今的富源,农业生产基础不断夯实、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完善,文化、养老、教育等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个个“实在改变”的工笔写意,正努力绘就着一幅更加美好的民生图景。(山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