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瓜果飘香。位于宛城区瓦店镇的大山农业科技园开始热闹起来,各种优良葡萄品种挂满枝头,精心培育的火龙果让人垂涎欲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尝采摘,游客们在藤蔓边采摘边拍照,体验乡村乐趣,大量瓜果经由电商平台售出,从这里发往全省各地。
“目前,我们园内的各种瓜果网络日均销售千单以上,这一切都要得益于宛城区对发展特色农业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机遇和平台。”大山农业科技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该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确定名优果蔬、优质油料、生态养殖为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长期持续扶持培育,形成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全区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让农业发展“沃土生金”。
特色蔬菜产业打造市民“菜篮子”
袁黄庄村位于茶庵乡西南,白桐干渠越境而过。随着宛城区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近年来,该村发挥水资源充沛优势,以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西红柿、薯尖等优质品种蔬菜。年,该村果蔬种植业面积已达到亩,农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净收入达到万元,人均净收入达到2万元。
袁黄庄村的蓬勃发展是宛城区着力打造特色蔬菜产业,调整种植产业布局的缩影。近年来,该区充分发挥地处市区、交通便利的优势,以打造让市民舒心的“菜篮子”为目标,推动果蔬产业向标准化、无害化、品牌化转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至目前,该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年产达到38万吨。在基地建设上,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目前已形成黄台岗土豆胡萝卜、瓦店叶菜类、茶庵乡温棚蔬菜等大型蔬菜生产基地。在市场建设上,充分发挥城市近郊优势,积极创建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全区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达30余家。在龙头带动上,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家,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2家,专业大户发展到余户。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了信息发布、质量检测、冷链运输、保鲜仓储等产业链条愈发完善,有力促进了宛城区蔬菜产业的发展。
优质油料作物打好特色“优质牌”
近日,在宛城区瓦店镇万亩花生带,区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正在瓦店镇花生叶斑病药效试验田开展调查,记录数据。为确保优质油料产业长期向好发展,该区以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支撑,坚持农业技术引领,注重绿色发展导向,形成了以瓦店、金华、高庙等乡镇为中心的花生种植,以茶庵、汉冢、高庙等乡镇为中心的油菜种植,以红泥湾、金华、高庙等乡镇为中心的芝麻种植等规模化油料作物种植区。
目前,该区已扶持壮大金红光食业等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吉祥结粮油、界中醋业等1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油料产业建立了以种植配套延伸产业、服务产业的产业链条布局;形成了以瓦店、金华、高庙、茶庵、汉冢、高庙等乡镇为主的种植业,南阳市瑞丰粮油有限公司、南阳心诺食品有限公司等进行生产、加工、物流的产业辐射区域,实现了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增值。其中,吉祥结粮油生产的“吉祥结”菜籽油、花生调和油等6大系列20余个品种,热销省内外。发展生产规模较大的河南省中豫庄稼人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宛城区锦粮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11家。
生态养殖建立规模“核心区”
金秋时节,在汉冢乡三八村的金阳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千亩水面映照斜阳,万尾锦鲤相戏碧波。工人们正忙着捕捞鱼苗、充氧、装车、发货。这样的热闹可喜场面,在这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
“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洼易涝地,野苇丛生,庄稼十种九不收。后来区里来了农业农村局专家,指导大伙在这里发展水产养殖业,帮着群众成立合作社,报项目,学技术,每年繁育培育各类优质鱼苗5亿多尾,销往全国各地。去年咱这里还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了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群众收入有了很大提高。”阳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宛城区新涛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该渔场除了有实验室外,粉碎机、打浆机、增氧机、自动投食器等设备也一应俱全。“这里淡水丰富,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极适合草鱼、鲢鱼等无公害水产品生长。”新涛合作社负责人何新涛对记者说,他经营的这个渔场不仅得到宛城区水产站和南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支持和指导,还得到了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指导。
随着《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方案的不断出台,该区确定了以规模养殖场建设为核心,采取政府引导扶持,企业自主建设、自主经营的管理运营模式,截止目前,肉、蛋、奶产量达到2.36万吨、2.14万吨和6.8万吨,改造渔池余亩,家庭农场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创建“三色鸽”、“吉祥结”、“界中”、“三好”等10余个市级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宛城特色的农业产业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整合我区粮油、蔬菜、畜产品等优势资源,积极争取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未来的宛城农业,前景可期!”宛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天海说。
全媒体记者孙义峰郑磊特约记者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