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奇葩王莽如何逼反匈奴公主入侍匈奴更名 [复制链接]

1#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土地国有、均分耕地、禁买奴婢,等等举措,都是新朝皇帝王莽的“超前”改革。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认识:王莽是穿越时代的改革者。

但是,贫瘠的土地长不出大树,腐败的王朝末年也长不出人文主义的改革家。

所以,礼赞王莽之辞,可能就是我们想多了。

如果非要用一个适中的词来解读王莽,没有比“奇葩”更合适了。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之前有过论述,可以说在“改革家”王莽的操作下,腐败更加腐败、大乱更加大乱,内政一塌糊涂。

中原帝国主要聚焦三件大事: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边地。

朝堂篡汉自立、内政奇葩改革,那么,“改革家”王莽的边地铁腕又是何种风格呢?

所谓铁腕,既要武力的铁、也要怀柔的腕,没有武力、草原民族则会入主中原;没有怀柔、中原帝国便会劳民伤财。

而王莽同志的边地政策,那当真是要多铁有多铁、要多硬有多硬,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不把匈奴逼成敌战之国,便誓不罢休。

1.匈奴公主“须卜居次云”入侍太后

须卜是夫家的姓,居次是公主,云是名字。

须卜居次云是复株累若鞮单于和王昭君所生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匈奴右骨都侯须卜当。

王昭君

须卜氏、呼衍氏、兰氏,以及匈奴单于的挛鞮氏,是匈奴“帝国”的四大贵族姓氏。

所以,须卜居次云既是匈奴公主,又是匈奴贵夫人。

在汉元帝时,匈奴历经“五单于争立”的乱战后,分裂成南北两部,南部呼韩邪单于率众南迁、归附汉朝,北部郅支单于被西域都护甘延寿和校尉陈汤击败擒杀。

所以,曾经的大匈奴,在汉宣帝、汉元帝时期,已经内附汉朝。

为表归附,匈奴不仅要向长安派出质子,而且还要派妇人入侍汉帝国的皇室贵胄。

但是,具体派何人来汉入侍,西汉朝廷一般不会干预。

王莽欲悦太后以威德至盛,异于前,乃风单于令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入侍太后。

大权在握的王莽,为了能够取悦太后王政君,非要让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入侍长安。

王政君

此时的匈奴乌留珠单于当然不满意,因为须卜居次云是先单于的女儿,还是贵族大臣的夫人,这地位太显赫了。

但是,为了能够取悦王莽、和亲汉朝,乌留珠单于还是把须卜居次云派往长安。

2.大汉帝国的新条约

会西域车师后王勾姑、去胡来王唐兜皆怨恨都护校尉,将妻子人民亡降匈奴。

西域的车师后王和婼羌王,因为不满王莽在西域的胡乱折腾,于是举众归附了匈奴。

按照汉匈约定,若有人从长城以南来投降匈奴,匈奴不能接受,而且还要把人送至长城要塞,交给汉朝官吏。而长城以北,匈奴就可以自己处理。

尽管有此约定和惯例,匈奴单于还是派遣使者,将这件事向大汉皇帝做了报告:臣谨已受。

单于自称臣,已经足够谦卑了,大汉皇帝批阅一句“知道了”,自然皆大欢喜了。

但是,此时执政朝堂的是王莽,这个人要多刚有多刚、要多硬有多硬。

王莽的理由是西域已经内附,也就算中国人了,所以匈奴当然不能接受。

于是,汉朝派遣使者责问单于、逼着匈奴交人。

匈奴单于拿出宣帝时的条约和先父呼韩邪单于的遗命,来跟汉使讲理说法。

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国几绝,蒙中国大恩,危亡复续,妻子完安,累世相继,宜有以报厚恩。”

大国上使,自是雄辩滔滔:现在不拿条约成例说事,咱们不讲政治、咱们讲感情,你大单于就说怎么报恩吧?

于是,单于叩头谢罪,赶紧把车师后王和婼羌王重新抓起来,然后交汉朝法办。

同时,匈奴方面请求汉朝能够宽恕二王的叛逃之罪,毕竟二人曾经心慕过匈奴。

但是要多刚有多刚的王莽,根本就不搭理这茬,直接在西域诸王大会上,把车师后王和婼羌王给斩首示众了。

这还不算,你们匈奴不是拿宣帝时的条约说事吗?

行,咱们现在改条约。

新条约规定,无论事汉人、乌孙人、乌桓人,以及凡是佩戴中国印绶的西域诸国人,匈奴都不能接纳。

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从前是长城以南归汉朝、长城以北归匈奴,现在是无论南北皆归汉朝。

同时,王莽的使者还将“约束封函”收回,“因收故宣帝所为约束封函还”。

“约束封函”是宣帝朝颁给匈奴的条约文本,这个文本对匈奴人有用,对汉朝人也有用,因为这是汉宣帝的圣旨,以孝治天下的宣帝子孙必须得“接旨”。

但是,王莽够猛,直接收回,以后你们匈奴人就别再拿“约束封函”当上方宝剑了。

3.王莽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改名字

王莽改名字已经改上了瘾,不仅把中原帝国的官职称谓和郡县名称改了一遍,而且还要改名四夷。

匈奴这个曾经的草原霸主,必须得改。

先让单于改名字,王莽说中国人的名字没有超过两个字的,你们匈奴人的名字太长,这得改。

乌珠留单于,姓“挛鞮”,名“囊知牙斯”,名字超过了两个字,所以,必须得改。

于是,乌珠留单于忍气吞声地改名为“知”,去掉三个字,满足了王莽的要求。

单于的名字改了,单于印绶上的称谓也得改。

故印文曰“匈奴单于玺”,莽更曰“新匈奴单于章”。

王莽篡位,为了彰显新朝威仪,便派遣王骏等六人组成的豪华使团、出访匈奴,目的就是要给匈奴单于的印绶改名字。

玺,是皇帝、皇后和太后所佩戴的印章,即便后来放宽,但“玺”也是王者之属,而大臣所佩印绶皆称章或印。

这次借给匈奴换印的机会,直接把匈奴单于给降格了。

汉使欺负单于不识字,以新换旧,拿回了旧的“匈奴单于玺”,然后赶紧背着匈奴人给砸碎了。

此时的中原帝国、新莽王朝,当真没一点大国气度,全是小家子气和诡伎俩。

前者订立的新条约,已经惹恼了匈奴;此番又是改名字又是改印玺,更是火上浇油。

匈奴人终于忍无可忍。

于是,西汉帝国的最后忠臣出现了,但他不是中国人,而是匈奴人。

匈奴乌留珠单于打出了刘姓天子的旗号,我们尊拜的是刘姓皇帝,而你王莽是个什么东西。

(单于)怒曰:“先单于受汉宣帝恩,不可负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孙,何以得立?”

于是,汉匈重新开打,而且这个阵仗打得非常大。

4.继续改名字,改到匈奴不反都不行

单于相当淳朴,说打就打、绝不含糊。

于是,汉地边境重陷水火,雁门和朔方两郡太守和都尉被杀,边民死伤、牲畜遭掠。

王莽相当奇葩,说打就不打,而是先给单于改名字、后在国内死命折腾。

更名匈奴单于曰降奴服于。开打之前,又给匈奴单于改了个名字,然后就是调兵遣将、筹集粮草。

议满三十万众,赍三百日粮,同时十道并出,穷追匈奴,纳之于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韩邪十五子。

兵马未动、谋略先行,先分封呼韩邪单于的十五个儿子,支持他们在匈奴闹独立。

然后,新莽王朝任命了十二名大将、一百八十名副将,还集中了三十万大军,号称要十路大军齐发草原、教训匈奴。

再然后呢?

再然后就是筹措粮草,要筹措够三十万大军吃三百天的粮草,于是北方大军云集、南方横征暴敛。

北方云集的大军,无事可干,便干起了四处打劫的营生;南方催粮的官吏,如狼似虎,“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搞得流民四起。

吏士罢弊,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

这就是奇葩王莽的奇葩战争,还未伤人、便已自残。

有两个背景原因必须强调一下:

一是汉宣帝以来的羁縻匈奴之策非常成功,中原帝国不仅威服匈奴,而且也文服了匈奴。

二是武帝朝的穷追猛打以及连年天灾,匈奴人既没了实力也没了狼性。

所以,我们得以见到:王莽一直硬气任性,匈奴一直退让迁就。

同时,还得承认,王莽的运气着实不错,跟他结了死仇的乌珠留单于,在汉匈正式交恶时突然死了。

乌珠留单于立二十一岁,建国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云之婿也。

乌珠留单于死了,而执政大臣是王昭君的女婿右骨都侯须卜当,所以“亲汉和亲派”掌控了单于王庭,于是匈奴单方面求和、再约和亲。

这是一个好征兆,把中国折腾了半死的王莽终于有了台阶,可以不必再屯兵筹粮了。

单于尽收四人及手杀校尉刁护贼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槛付使者,遣厨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飒。莽作焚如之刑,烧杀陈良等,罢诸将率屯兵。匈奴的新单于很给面子,把投降至匈奴的降将降吏全部抓起来,然后交给此时的莽新朝廷。

而王莽也当真是毫不客气,法外增刑,把这些人全部烧死。

叛徒着实可恨,但新莽王朝的这些叛徒真心叫人恨不起来,若不是王莽篡汉自立、若不是王莽折腾边地,这些人可能还在为大汉守边。

本来已经一切向好的汉匈关系,这时候,又遭遇了王莽改名字。

王莽对于改名字这件事不但情有独钟而且情比金坚。

他还要给匈奴人改名字。

多遗单于金珍,因谕说改其号,号匈奴曰“恭奴”,单于曰“善于”,赐印绶。

匈奴人已经摸准了王莽的脉,所以也就不再闹腾了。

中原皇帝不是就喜欢改名字吗?

行,只要你给钱,那我们就改。

5.至死方休的各种骚操作

呼韩邪单于之后的几任匈奴单于,应该是真心归汉,所以汉匈边境才能几十年不见烽火。

呼韩邪单于

为仰慕汉朝,呼韩邪单于之后的六任单于皆在“单于”之前加上“若鞮”二字,如复株累若鞮单于、搜谐若鞮单于、车牙若鞮单于、乌珠留若鞮单于。

“若鞮”二字是孝的意思,因为汉朝皇帝的谥号皆称孝武皇帝、孝宣皇帝、孝元皇帝,所以匈奴人也有样学样。

匈奴谓孝曰“若鞮”。自呼韩邪后,与汉亲密,见汉谥帝为孝”,慕之,故皆为“若鞮”。可以说,宣元以来的匈奴,不仅是被汉帝国武力征服了,而且已经在心理和文化上被征服了,他们逐渐认同了中原帝国的统治。

所以,奇葩王莽如此折腾,匈奴人能够一忍再忍,有实力不济的因素,但更有仰慕认同的因素。

但是,王莽的各种骚操作,着实无下限,为了让匈奴人改名字就贿赂匈奴单于。

君王之交、国家之交,都已使上了“潜规则”这么没起子的手段。

匈奴人还怎么在仰慕中国、还怎么在认同华夏。

既然你没起子、既然你没下限,那就别怪我们有样学样。

所以,钱照拿、名可改,但条约就不必守,于是汉匈边境再又烽火连年。

单于贪莽金币,故曲听之,然寇盗如故。

汉匈之间,已无道义可讲,而只有贿赂和被贿赂、劫掠和被劫掠。

匈奴单于知死,弟咸立为单于,求和亲。莽遣使者厚赂之,诈许还其侍子登。

新单于既立,和亲开始运作,使者开始往来。

新单于就请求王莽能够允许自己在长安当人质的儿子能够回国。

而从来都是一刚到底的新莽王朝,根本就没准备什么谈判的筹码,他们早就把新单于的儿子给杀了。

于是,刚要向好的匈奴关系,再次跌入低谷,边地战火再起。

还好,执政的匈奴大臣须卜当着实给力,单于王庭的亲汉派也是积极运作,所以虽然王莽杀了匈奴质子,但匈奴人还是采取了与汉和亲的要约。

可以说,这都是宣帝朝以来所积累的外交资源。

汉宣帝

匈奴单于不再追究质子被杀的事情了,只是希望王莽能把尸体送回草原,好让儿子入土为安。

王莽是该喜极而泣了吧?

是的,王莽很喜,但他仍旧要硬得彪悍、硬得彻底、硬得一往无前。

敕令掘单于知墓,棘鞭其尸。

你的儿子可以入土为安,你的哥哥乌珠留单于不能,王莽下诏把乌珠留单于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

乌珠留单于,就是那个被王莽欺负了一辈子的匈奴单于:要你公主入侍,与你更立条约、赐你“匈奴单于章”,名字也由“囊知牙斯”改为“知”。

乌珠留单于对中原帝国是满满的热爱,而王莽给他的却是满满的欺辱。

可怜这位乌珠留单于,活着被王莽欺负、死了还被王莽鞭尸。

同时,要和亲的匈奴必须向新莽朝廷赔款:

责单于马万匹,牛三万头,羊十万头,及稍所略边民生口在者皆还之。

尽管这么折腾,但是汉匈关系还是在挣扎中向前走,直到王莽把刀子架在匈奴单于的脖子上。

王莽不仅改名字改上了瘾,而且换皇帝也换上了瘾。

在汉朝,王莽换皇帝换得自己“水涨船高”,从大司马到安汉公再到假皇帝,直到登顶九五。

此时的他也要给匈奴人换“皇帝”。

当至长安,莽拜为卜单于,欲出大兵以辅立之。

为汉匈和亲做出大贡献的须卜当,奉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之命,出使新朝。

王莽便趁机要立须卜当为匈奴单于,并准备派遣大军协助须卜当回国篡位。

先不说须卜当答不答应,也不要说匈奴人答应不答应,就说此时已经残破非常的中原帝国还能出得了几个兵。

最后的结果就是:新莽朝廷无力调集军队,导致出兵干涉匈奴内政的骚操作未能成行。

兵调度亦不合,而匈奴愈怒,并入北边,北边由是坏败。

但是,皇帝王莽和新朝朝廷的卑鄙作为,彻底惹怒了匈奴单于,北地边境的战火已经从小劫掠变成了大侵略。

汉匈关系在20余年间就糟糕到此种地步,谁该为此负责呢?

还好,农民起义军攻入了长安,结束了新朝的国祚,也结束了王莽的生命。

一代奇葩终于停止了奇葩。

6.王莽到底是咋想的

评价王莽,两汉史书当然不会客气。

而传统士大夫也会把他批得体无完肤。

但是,五四以来,却出现了一股平反王莽的潮流。

胡适说: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

翦伯赞说:王莽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最聪明的一位政治家。

直至建国以后,仍旧有人评价王莽是为改革家和改良主义者。

纵观王莽对匈奴问题的种种奇葩作为,对于“平反王莽”,我们是不是该做更深的思考?

胡适所谓的社会主义者,可以认为就是一种人文社会主义:个人要自由但集体更重要。

如果认为把土地收归国有、把经济全盘垄断,就是一种社会主义,这未免太牵强。

王莽所谓的解放奴婢、重分耕地,是一种强干弱枝的施策。

而如此施策的目的,就是要打击汉末豪强和土地兼并,因为这些直接威胁了中央集权。

王莽是不是最聪明的政治家?

聪明不聪明,还是看结果吧:内政,内政奇葩;边地,边地奇葩,总之是搞得匈奴来犯、农民起义。

一个聪明的政治家,能把国家玩得如此糟糕,看来我们还是希求蠢一点儿的政治家吧。

而至于所谓的改革,王莽最能引人注意的改革就是改名字,对内改名字是全盘复古,对外改名字是狂妄自大。

是改革家,还是改名字的“专家”?

哪个更合适,见仁见智吧。

可能,还是黄仁宇的评价更中肯一点: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

王莽所尽信的中国古典就是周礼,从各种奇葩的改名字就能看得出来。

但是,战国乱世、秦末争霸、汉初无为以及汉武帝以来,都已经证明:周礼不过是复古之忧情,无法解释已然变化了的世界。

汉武帝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而提倡儒学,于是儒家从支流成为主流,并培养了一大批庙堂之上的儒家士大夫。

儒家士大夫掌握了权力,但儒家士大夫的思想还停留在周礼层面,儒家之学并未发展。

但是,西汉末年的豪强群起、土地兼并以及官场腐败,又逼得这些人必须拿出“济世良方”。

国家生病了,堪称“医国者”的士大夫们得拿出药方来。

结果就是王莽的一顿奇葩操作,操作的结果就是改朝换代,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周礼救不了汉末乱世,儒家士大夫也克服不了历史周期律。

非但王莽及汉末诸儒解决不了,到明初方孝孺的《深虑论》也没能解决,而只是希求以王者之德来感动天、感动地。

而至于种种平反王莽的论说,可能真得是想多了,历史没有穿越。

所以,王莽也着实称不上什么改革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