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昌鱼文化节为何回归鄂州千亿顶流 [复制链接]

1#

“武昌鱼文化节”回归

产业重振、文化赋能

品牌创新系列举措实施在即——

鄂州千亿武昌鱼生态链蓄势待发

5月25日

鄂州武昌鱼文化节

暨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活动

在深圳市启幕

停办多年的武昌鱼文化节

再回公众视野

同饮香江水,共食武昌鱼


  武昌鱼是鄂州乃至全省的公用品牌。当日,以武昌鱼为媒,共有8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近亿元。鄂州市透露,在未来数年内,将实施系列产业重振、文化赋能、品牌创新举措,谋建千亿“武昌鱼”生态链。

1这是一条“经济鱼”

“武昌鱼”俗称“鳊鱼”,属我国特有鱼类。19世纪中叶,国外专家根据标本分鳊鱼为两个品种,赋予拉丁学名“三角鲂”和“长春鳊”。年,我国鱼类生态学家易伯鲁又将在我省梁子湖鄂州水域发现的鳊鱼新品种命名为“团头鲂”。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工繁殖起,武昌鱼“三姊妹”已大批量“游”向全国并出口海外,丰富着老百姓的餐桌。

2这是一条“文化鱼”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60多年前,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让“武昌鱼”蜚声海内外。“夜栖看打武昌鱼”“秋来倍忆武昌鱼”“遗民食荐武昌鱼”……在余年历史长河中,这条鱼先后被杜甫、孟浩然、苏轼、陆游等多位文人墨客吟诵。

3这还是一条“品牌鱼”自上世纪80年代起,鄂州市开始着手武昌鱼品牌建设。目前,全市已建立全国唯一以鱼类命名的武昌鱼(团头鲂)国家级原种场,拥有“樊口”“荆味”“东塔”等8个商标,拿到“鄂州武昌鱼”国家驰名商标、原产地证明商标、湖北地理标志名片、湖北优质区域公共品牌等多个金字招牌。


  作为千湖之省,湖北是水产大省,全国每七条鱼就有一条产自湖北。“鄂州武昌鱼”有一定知名度,但与“潜江龙虾”这样叫响全国的品牌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鄂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直面产业各环节及品牌痛点,坚持*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引育龙头企业强壮全产业链,同时深挖武昌鱼文化,创新推广品牌,助力我省加快迈向水产强省。

,时长04:44

{

保护原种培育良种

为武昌鱼护好产业“芯片”

}


  近一个月来,位于鄂城区杜山镇的武昌鱼(团头鲂)国家级原种场,每天割草喂鱼成了工程师邹功成最重要的事。他介绍,气温渐暖,正值武昌鱼繁殖季,要多喂青料少喂精料,有利于产卵。


  原种场场长易万涛介绍,原种场于年挂牌,占地面积亩,建有亩标准化鱼池、平方米温控大棚和平方米工厂化苗种繁育车间,承担着团头鲂原种保种、培育、供种任务。近5年,累计培育亲本及后备亲本15万尾,繁育苗种14.5亿尾,向全国23个单位提供亲本组,供应原种、鱼苗1.1万公斤。


  “尾柄部长和宽相等,腹鳍基部到臀鳍基部比较短,符合国家标准。”易万涛抓取一条武昌鱼介绍说,每年冬春季节,他们都要到梁子湖捕捞亲本,然后带回原种场培育,一层层选出纯正的武昌鱼原种鱼。合格的武昌鱼鱼种,或继续培育,或进入种苗市场。目前,一年繁殖团头鲂苗种0万尾。


  易万涛从捞起的武昌鱼中精心挑选15条,派人送往育种合作单位做研究。他说,经多年攻关,原种场与华农水产学院、湖北百容水产良种公司于年联合培育了团头鲂新品种“华海1号”。该品种成活率更高,抗病能力更强,成长更快速。如今,“华海1号”武昌鱼苗已推广到全国各地。


  水产养殖,种苗先行。鄂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目前,该市有9家水产种苗繁育基地,年可生产武昌鱼鱼苗1亿尾。针对武昌鱼肌间刺多、易卡喉的情况,华中农业大学高泽霞教授团队就如何培育少刺或无刺武昌鱼展开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去年底,鄂城区还与广东海大集团和深圳兆恒集团签约,开展包括武昌鱼在内的水产育种。

{

大湖+小池+工厂化养殖

水面超过40万亩

}


  武昌鱼喜食水生维管束植物及周丛生物,梁子湖有“物种基因库”美誉,是武昌鱼的母亲湖。


  梁子湖区沼山镇,多亩的前海湖与42万亩的梁子湖一堤之隔,水系连通。5月10日,养殖户邱泽鹏划着小木船,往水里撒石灰。


  “石灰沉底,可改善水质,防治病害,利于水草生长。”邱泽鹏介绍,他来此经营水面10余年,通过大湖“人放天养”模式,混养数万尾武昌鱼,一年产量2万多斤。眼下,去冬今春投放的一批鱼苗正迎来生长期。


  近些年,梁子湖水质不断改善,前海湖水草更加丰茂。邱泽鹏改变养殖策略,实施生态养殖。“我们坚决不投人工饵料,武昌鱼除了水草,就吃我们投放的小麦、玉米、菜饼等。”他说,养殖的武昌鱼因品质好,还作为年武汉*运会期间特色美食招待过国内外贵宾。


  武昌鱼自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人工养殖,目前,年产量已达70余万吨,跃升为我国第七大淡水鱼养殖品种。


  在鄂城区杜山镇,明天生态种养殖合作社已通过开挖精养鱼池养殖“华海一号”武昌鱼多亩。合作社理事长余春华说,他们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科研基地,定期使用增氧机给鱼塘增氧,鱼的存活率大大提高。该镇兴农水产养殖农民合作社绿色有机养殖武昌鱼,一出塘就被订购一空。


  工厂化养殖,更加集约环保。去年12月,鄂州市与大场科技签约,投资10亿元在华容区蒲团乡开展包括武昌鱼在内的水产工厂化、数字化养殖,目前项目已动工。


  鄂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目前,全市武昌鱼养殖颇具规模,主养、混养、套养面积40.34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养殖基地2个,千亩以上养殖基地36个,百亩以上养殖基地个。

{

直播带火“新零嘴”

加工企业闯市场

}


  走进鄂城区杜山镇,湖北富农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3条生产线上,余名工人紧张忙碌。


  “大家来数数看,产于我们鄂州樊口的武昌鱼是不是多一根刺?”厂区隔壁,一个百余平方米的直播基地,从事导游多年的张婷正在隔空推销。


  湖北富农公司加工的武昌鱼等水产类加工食品,供应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及全国各大旅游景点销售,并设有自营的销售专柜、专卖店和旅游超市。年“五一”期间,一场促进复工复产的“市场直播带货”中,网友下了4万单,原本滞销在仓库的10万条武昌鱼产品销售一空。


  “我刚聘了6名主播,准备大力开拓线上市场,销售武昌鱼‘新零嘴’。”公司董事长刘继平说,近年来,他在深加工环节加大投入,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联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开发了武昌鱼休闲食品,每年加工武昌鱼0余吨。去年,公司作为鄂州市规模最大的武昌鱼加工企业,成为首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以富农公司为龙头,杜山镇抢抓机遇瞄准武昌鱼产业,于上月底获批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财*将投入0万元支持发展武昌鱼产业。”杜山镇*委副书记常慧娟说。


  农产品加工是补强农业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据介绍,鄂州市现有武昌鱼加工企业及个体经营户余家,加工武昌鱼熟制品、腌制品、熏制品3大系列20余种食品,年加工能力2万吨。

{

美食为媒文化赋能

武昌鱼不仅仅是“一条鱼”

}


  武昌鱼体态优雅,味道鲜美,多样做法尽显楚菜风味。武昌鱼制作技艺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蒸武昌鱼更被誉为“楚天第一菜”。


  清蒸、红烧、花酿……年,鄂州组织名厨师,历时三天三夜,精心制作了以武昌鱼为唯一食材的道美味佳肴,超过了陕西韩城*河鲤鱼道菜,成功挑战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武昌鱼单食材最多不重样的世界纪录。年,葱烧武昌鱼位列湖北首届“十大楚菜品牌”之首。


  楚菜兼收并蓄,兼容四方,以水产为本、鱼馔为主。在武汉和鄂州,以艳阳天、长城V酒店为代表的餐饮企业都以武昌鱼为主打菜。


  “一条鱼,可以做成多人的位份。”鄂州长城V酒店主厨、第四代武昌鱼传承人施建*说,他们将鱼分档取料,用纯肚档来制作菜肴,鱼头、鱼尾、鱼背经加工后做成鱼丸。这样既保证味道鲜美,也剔除了不少肌间小刺,推动武昌鱼消费从传统中低档向高档宴请方向发展。


  中医认为,武昌鱼性温、味甘,经常食用有调治脏腑、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目前,鄂州已有企业以融入大健康产业为契机,发展武昌鱼药膳产业。


  从鱼塘到餐桌,美食为媒,文化赋能。我省提出,打造万亿楚菜产业,建成美食强省,要立足楚文化。


  来到樊口江边,一处钓鱼台遗址,将我们的记忆拉回到多年前。据传,孙权在鄂县称帝并改名“武昌”后,曾在樊口设宴观鱼。


  *州豆腐鄂城酒,樊口鳊鱼巴河藕。一首鄂东民谣,“鳊产樊口者甲天下”的记载可供佐证。清代《武昌县志》载,樊口曾有大小回游,武昌鱼于春夏在梁子湖水草上繁殖生长,秋后成群结队经长港河游到樊口河槽深处越冬。渔人常置罾捕之,肥美胜别处。


  年,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易伯鲁教授正式将“两侧肋骨比其他鳊鱼多一根的(即14根)”鳊鱼命名为“团头鲂”。由于三角鲂和长春鳊在黑龙江、广东等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唯独团头鲂是梁子湖独有,故有“鄂州所产武昌鱼(团头鲂)才是真正武昌鱼”的说法。


  此后,国内外一致公认团头鲂(武昌鱼)的模式标本出自湖北梁子湖。易伯鲁也被尊为“武昌鱼之父”。这支研究队伍相继走出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一批专家,为武昌鱼驯化养殖、良种培育和推广普及作出重要贡献。


  “武昌鱼蕴含的历史地域文化极为丰厚。”为挖掘武昌鱼文化,10余年来,鄂州市文化学者艾三明相继出版专著《武昌鱼之谜》,撰写发表了《武昌鱼史考》《吴王钓鱼台遗址保护始末》《破译“武昌鱼之谜”始末》《毛泽东的武昌鱼缘》等文章,拍摄了《武昌鱼传奇》专题片,助力鄂州斩获“中国武昌鱼美食之乡”称号。


  省水产行业首枚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十大名牌农产品、共和国60年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商标……鄂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持续擦亮武昌鱼“金字招牌”,已联系律师事务所从法律层面启动品牌保护工作,并策划设立更多的武昌鱼城市标识,增加武昌鱼城市文化记忆。

{

直面痛点谋突围

全产业链协作迫在眉睫

}


  去年下半年以来,鄂州市全方位重启武昌鱼品牌及产业链建设,提出争取到年实现亿元产值的阶段性目标。


  “南方有只白斩鸡,北方有只北京烤鸭。中部应有条鄂州武昌鱼。”近期召开的一场会议上,美食界和产业界对鄂州武昌鱼寄予厚望。


  然而,诸多现实痛点让他们忧心不已。其中,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全产业链协作问题最为急迫。


  5月18日,资本市场传出消息,因业绩低迷,曾以武昌鱼及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为主要业务的武昌鱼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即将退市。


  邱泽鹏说,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近些年,鄂州武昌鱼产业聚集效应减弱,武昌鱼价格不高,养殖户利润缩水,养殖水面和产量都有所减少。


  “本地武昌鱼供应不足,超过一半原材料来自周边的武汉、*冈等市。”加工商刘继平也透露,目前,当地武昌鱼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缺乏链式协作。加之缺乏统一技术标准、进入门槛低等因素,加工环节存在借公共品牌获利的乱象。


  鄂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范爱国介绍,下一步将对武昌鱼品种、养殖、加工、产品等技术标准开展梳理,制订养殖和加工标准,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并整合分散各处的水面,打造一批武昌鱼示范基地和特色村镇,建设以杜山镇为核心区的武昌鱼产业园。


  握指成拳,合力发展。此外,鄂州市将着手组建鄂州武昌鱼协会、武昌鱼研究院,整合市餐饮协会、物流协会、饲料协会等涉武昌鱼、近武昌鱼行业平台,成立武昌鱼产业联盟,实现更大范围资源调配,促进一二三产优势互补。


  “武昌鱼不一定只做一条鱼的文章,也不一定只做鱼的文章,而应该是所有鄂州农产品的公共品牌。”鄂州市相关负责人说,该市已请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团队开展武昌鱼产业链战略规划,未来将着力建设中国最大的高品质淡水鱼产业运营平台与交易中心,构筑千亿规模武昌鱼企业生态链。

参加鄂州武昌鱼文化节暨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活动的嘉宾领略鄂州历史文化魅力。

戴曾婕

期待武昌鱼“游”得更远

历经半个多月的调研,聆听鄂州**部门负责人、科研工作者、文化学者、企业经理和普通市民的想法与心声,强烈感受到他们心中充盈着一份浓浓的武昌鱼情怀。


  这份情怀中,有自豪,也有惋惜,更有期待。


  自豪,是因为武昌鱼是一条有着千年积淀的文化鱼,是鄂州乃至湖北的一张名片。


  惋惜,是因为眼下鄂州武昌鱼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品牌知名度,都难与“潜江龙虾”等后起之秀相提并论。


  期待,是因为从原种保护到良种繁育,到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再到“农文旅”融合,鄂州武昌鱼都具备提质增效的潜力。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当前,我省正在推进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农业产量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


  鄂州借重启武昌鱼文化节之机,到深圳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招商推介会,是对鄂州各方期待的呼应,也是助力湖北做强农产品牌的具体行动。


  “一大批以武昌鱼命名的机构、一系列武昌鱼‘农文旅’项目正在推进中。”鄂州市副市长卢辉表示,为重振武昌鱼辉煌,该市正谋划以三产倒逼一二产,开展补链、强链、延链行动。


  不能游快,但求游远。亚洲首座货运枢纽鄂州花湖机场即将通航之际,鄂州武昌鱼能否抓住机遇游得更远?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